肝癌檢查 肝癌診斷 在童年早期受感染的B型肝炎帶原者,無論患有肝硬化與否,均有罹患肝癌的高危險性。
男性帶原者及有肝癌家族史的危險性更高。
B型肝炎帶原者要有定期的肝癌檢驗計劃,這是很重要的。
患肝癌的年齡是由四十歲左右開啟提升。適宜在二十歲至四十歲之間,便要開始作定期的肝癌檢驗和及早肝炎治療以減少肝硬化、肝癌機會,這個測試包括每三至六個月驗血,檢驗胎兒蛋白(alpha-feto protein AFP)的指數及肝臟超音波檢查(ultrasound)。
若患有肝硬化,我們建議病人要作約三個月一次的檢驗。生化方面有SGOT(AST), SGPT(ALT), Albumin, Total Bilirubin, Cholesteral,γ-GT, Alkaline phosphatase,血清中α胎兒球蛋白(AFP)。其他如B型肝炎表面抗原(HBsAg),E抗原(HBeAg)及C型肝炎抗體(Anti-HCV),在肝炎標記的診斷上相當有幫助。

肝癌檢查 肝癌診斷 各類檢查簡介
肝癌影像學方面的檢查:
影像檢查包括超音波掃瞄、電腦斷層、血管攝影、核磁共振檢查。對於肝癌的檢查十分具有參考價值,也能彌補血清檢查之不足。
肝癌病理組織診斷:
病理組織就是直接採取病人可疑的肝臟組織加以檢驗。
肝臟腫瘤穿刺切片檢查:
在局部麻醉下,在超音波(或電腦斷層)的導引下,用針穿刺肝腫瘤取得少許的組織,進一步送病理檢驗,來確定是否為癌症。
肝癌超音波檢查:
利用超音波觀察肝臟的狀態,如:脂肪肝、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肝腫瘤、等。而超音波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首推腹部超音波檢查,不僅方便、經濟且不會有痛苦,同時目前對小型肝癌(小於2公分)已有良好的診出率,是最佳的篩檢工具。其他尚有電腦斷層掃瞄、核磁共振掃描、血管攝影及肝切片等各種不同的方法。肝癌經常可藉肝臟超音波和傳統的電腦斷層掃描得到診斷的評估,但這兩種方法通常不夠敏感,以致無法檢驗到多處焦點的小肝癌,因而不能定出治療計劃。必須用三相界面的螺旋電腦斷層掃描(Triphasic spiral CT scan)來檢查腹部才能徹底檢驗。病人接受顯影劑的靜脈注射後,快速的螺旋掃描器可以掃描到肝臟的動脈界面。腫瘤經常在顯影劑對比之下顯示出來,所以即使是細小的肝細胞癌(HCC)也可以檢驗出來。
肝癌電腦斷層掃描檢查:
而傳統的電腦斷層掃描技巧及較慢的掃描時很多檢驗不出來。如果在掃描時,發現動脈相顯影強度增加,而在靜脈相則減少(washout),這是肝細胞癌的特徵,但若依然無法表現出,可考慮使用特殊顯影劑(健保不給付)的核磁共振掃描(MRI+Primovist)。如果一個B型肝炎帶原者,或肝硬化的病人有持續胎兒蛋白度數升高,並有這些電腦掃描特徵的肝臟腫瘤的話,可說是診斷出肝癌了。大部份無須作活體切片檢查來證實。如無法確定肝癌是原發性或是續發性,則可能有必要用針穿刺過皮膚作活體切片檢查,但必須在安全的情況下,才可進行。活體切片檢查後出血,對有血小板數目降低﹐血液凝固時間延長,血管高壓(門脈高血壓)的肝硬化病人可能構成生命危險,也有造成腫瘤隨著穿刺路徑擴散的危險。
肝癌核磁共振掃描(MRI scan):
無放射線的曝露,為另一項有用的動態性影像診斷工具 ,在診斷肝腫瘤時與超音波和CT掃描檢查,彼此相輔相成。
肝癌血管攝影檢查:
由股動脈放置一細小導管至肝動脈,再由肝動脈注射顯影劑,和以早到富含血管的腫瘤,也可以同時進行治療,但此項檢查必須住院。
肝癌正子掃描(PET / PET-CT):
目前並不做為常規的肝癌診斷工具,必要時可用於協助診斷有無轉移及作為藥物治療療效的評估之用。 因為肝癌大約只有50%可由FDG正子掃描顯影,通常為惡性度較高的肝癌類型,如果是分化程度較好的肝癌反而無法顯影,且對於肝癌的正子掃描,健保仍未通過給付,須自費負擔。
基本上,肝癌可以經由血清檢驗,影像檢查和病理組織三方面來診斷。
肝癌血清檢驗(驗血):
抽血檢驗是診斷肝癌最簡單方便的方法之一,其中又以血清中的「甲型胎兒蛋白」(AFP)最常見,可以作為肝癌的參考腫瘤標記。
一般來說,如果抽血檢查甲種胎兒蛋白異常升高,影像學檢查也顯示有肝癌的典型圖像,則可考慮直接加以治療。但是如果連血管攝影都無法確定肝腫瘤的性質時,便必須考慮穿刺切片。但是如果病人有腹水,或凝血功能異常,就不適宜做切片檢查。
肝癌血液檢測:
GOT/GPT:肝細胞受到損傷時,這些酶釋放到血液的量增加,藉以得知肝炎的程度。
血小板:進行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其血液的血小板數目常會減少。
白蛋白(Albumin):白蛋白由肝臟製造合成。肝機能不好的患者,白蛋白製造減少,會出現浮腫和腹水。
總膽紅素(total bilurubin):當肝臟受損時,血液中的膽紅素增加,呈現黃疸。
甲型胎兒蛋白(Alfa-fetoprotei)檢測:約有7成的肝細胞癌胎兒蛋白的指數會增加。
PIVKA-Ⅱ(protein-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-Factor II):肝細胞癌常見此指數上升。然而,若病人服用抗凝血劑也會造成維生素K缺乏,使這項指數增加。
肝癌檢查 肝癌診斷 建議
進行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高危險群患者,建議每6個月施行AFP和超音波檢查監測(HCC surveillance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