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淑慎罹患罕見十二指腸癌曝「癌細胞轉移肝臟」,了解十二指腸癌症狀及十二指腸腫瘤

蕭淑慎曝罹患罕見十二指腸癌
(圖/翻攝自蕭淑慎臉書)

蕭淑慎昨透露罹患「十二指腸癌」,並動了手術切除1/3的十二指腸、胃等器官,沒想到術後2年多,癌細胞轉移到肝臟,目前正服用標靶藥物進行治療,

對此,她也在臉書報平安表示:「我很好,沒事,繼續我的快樂人生」,態度可以說是相當樂觀。

蕭淑慎罹患罕見癌症「十二指腸癌」,並發現體內有8.5公分的惡性腫瘤,在2020年動了大手術切除了1/3的十二指腸、胃,胰臟頭、膽跟膽管也全切除,沒想到術後2年多,竟在今年5月追蹤時,發現癌細胞轉移到肝臟,目前正服用標靶藥物進行治療,她表示由於吃藥會變很醜,如果要上鏡頭還是會偷偷停藥幾天。

 

 

關於十二指腸癌

十二指腸腫瘤

原發於十二指腸的癌症都可以被稱為十二指腸癌,但癌症其實也還有分類:

  • 腺癌(adenocarcinoma):腸胃道癌症最常見的類型就是腺癌,平常聽到的大腸癌、胃癌,幾乎都是指腺癌,也就是腸胃道內膜腺體的癌化,在十二指腸處也是腺癌最常見喔。我們以下對十二指腸癌的介紹都以腺癌為主。
  • 肉瘤(sarcoma):十二指腸的肉瘤起源於肌肉層與支持組織,大約佔了1成的十二指腸癌案例。
  • 神經內分泌瘤(neuroendocrine tumor):相對來說生長較緩慢的腫瘤,會分泌具荷爾蒙特性的物質,導致患者有慢性腹瀉、盜汗、潮紅等症狀。
  • 淋巴癌(lymphoma):身體各處都有淋巴結,小腸也不例外,也可能會長出淋巴癌。

十二指腸癌原因及症状

罹患十二指腸癌基本上與罹患大腸癌原因是高度類似

  • 年紀:十二指腸癌通常是發生在大於六十歲以上的患者身上。
  • 基因:某些基因突變會讓腸道腺瘤增生,進而容易變成癌症。
  • 腸胃道疾病:像克隆氏症這樣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會讓腸道反覆發炎,增加癌症出現的機會。
  • 抽菸喝酒:抽菸喝酒都會破壞細胞,增加基因突變機會,而增加了罹癌機會。
  • 飲食習慣:喜歡吃紅肉、高鹽分、或煙燻的食物會增加腸胃道罹癌機會。

罹患十二指腸癌時,病人症状有時會有肚子痛、糞便中帶血、體重莫名其妙下降、肚子有腫塊感、噁心嘔吐等症狀。

如果病情變嚴重腫瘤愈大的時候,就可能帶來貧血、黃疸、或腸道阻塞的問題。

然而,這些症狀都不太具有特異性。也就是說,當你肚子痛的時候,你會想到吃壞肚子、腸胃炎、膽囊炎、闌尾炎、胰臟炎等等一大堆其他的原因,

或有些人生活太緊張,患有腸躁症就可能表現類似的症狀,也就是說,十二指腸癌會排在很後面很後面才會被想到這個可能性。

蕭淑慎自曝罹患十二指腸癌時,就有肚子痛的症狀,但她以為是肌肉拉傷,後來才知道十二指腸裡長了超過八公分的腫瘤。

十二指腸腫瘤

如果在發現癌症時,腫瘤本身比較小,還是屬於可以手術切除的階段,腫瘤沒有侵襲到重要血管、組織、淋巴結、或周邊器官,都是預後比較好的指標。

相對來說,假使發現癌症時腫瘤已經很大,或侵襲到淋巴結、周邊器官,病情就比較棘手。

過去常常把長在附近的幾個癌症,包括胰臟癌、壺腹癌、遠端膽管癌、與十二指腸癌四者放在一起討論,

但十二指腸癌算是四者之中預後最好的。

十二指腸癌存活率

傳統手術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,發生併發症風險達40至59%,例如胰空腸吻合滲漏、傷口感染、腹內膿瘍、腹內出血、敗血症、肝衰竭、腎衰竭等,

長期可能引發糖尿病、脂漏便、消化不良等。

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微創手術,可將傷口大幅縮小至3至4公分、出血量僅100至200cc,

病患恢復較快,隔天即可下床,住院約1至2星期,且能將併發症風險降至最低。